丁华:无意中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由于父亲在部队工作,丁华的4兄弟都有参军的经历。“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们子承父业,很小的时候他甚至把我们兄弟4人的兵种都分配好了,当时给我分配的是海军。”讲述当兵的经历,对于丁华来说是很享受的事情。
“我参军的时候是在1974年年底。”走进军营的那一年,丁华刚刚15岁。
部队的训练和生活很辛苦,当兵第一年他随着部队参加拉练演习,也到过部队农场参加劳动,第二年到内蒙古自治区参加战备施工,打山洞,之后,他学了开车,接着又学了修车,也曾喂过马、做过饭,后来到汽车驾驶训练队当汽车司机教员。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希望一辈子都不脱军装。”也正是由于在部队里面的突出表现,1979年,丁华成为“文革”后恢复发展新党员后第一批有预备期的党员。
1980年年底,抱着对军营外世界的好奇,丁华在没有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从部队转业复员。之后,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读书,当时他读了黑龙江大学的远程教育中文系。在这个过程中,丁华开始了创业。“但是,当时自己没有目标,几个朋友凑在一起,有项目的时候就弄一下,没有就分头干自己的工作。”
机会是在1998年出现的。当时他的一个朋友承包了北京定慧寺附近的三栋办公楼,对外出租房屋搞物业,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亏损金额已经达上百万元,无法向房东缴纳租金。
“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完全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心里也没有谱,但是我还是决定签约,干!”现在看来,当时能够促使他下这个决心的,就是部队培养出的性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军人就是有那么一股子不服输的个性,往往压力越大、越有挑战性的时候越有动力和斗志。”
接受一个连续亏损了10年的项目,能否盘活,能否良性发展,这对于当时还对物业管理两眼一抹黑的丁华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丁华首先做的就是投入一部分资金把手里的三栋房子装修一新,并以低于周边市场的价格推出。与此同时,丁华开始培训自己的保安、保洁和工程服务人员,那个时候,他的公司里就开始出现了复转军人的身影。
没想到,正好赶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大规模发展的好时候,当时,由于入园创业享受免税政策,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批企业在中关村入住。丁华手下的三栋写字楼由于租金较低、环境好和服务一流受到企业的欢迎,出租率曾经达到90%。
丁华说,做写字楼的物业管理和小区的物业管理有很大不同。小区物业管理规模比较大,客户群体比较复杂,文化层次高低不同,收费比较困难,最大的问题是,除了开发商自己成立的物业公司可挣钱之外,其他外来的公司管理和盈利都相对困难。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