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辞职创业 越挫越勇
李艳玲的鸽场拥有两处鸽舍,年产70万只鸽,年产值900万元,年利润120万,是当地最大的鸽子养殖户。她曾是护士有着稳定的收入,但毅然选择了创业,入了养鸽行业,和丈夫一路携手开创新征途。在经历几次亏损,最终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勇气坚持了下来。 19年前,谁都不曾想到这个从医院护士岗位上辞职不干的女人能创出这么大的企业来,当然其中也包括她自己。1996年,李艳玲从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辞职,并用积蓄在大沙镇开了一家小卖部。“在医院两年,觉得做护士按部就班,有点乏味,而我比较好动,不适合我。”李艳玲说,她自己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当时的农村小卖部比较少,她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李艳玲说,从四会市人民医院辞职后经营小卖部,是自己创业的初步尝试,这个尝试,她做了3年,3年后她又想做其他尝试了。“当时身边的亲朋好友在养鸽子,虽然规模很小,但是赚钱比小卖部要多,我觉有前景,就去做了。” 一开始,李艳玲承包一亩土地建立简易的鸽舍,养殖了1000对乳鸽,由于当时鸽子市场较好,鸽场月收入有1万元左右。眼看着养殖鸽子有钱赚,李艳玲果断承包更多的土地养殖。“当时的土地承包费用较低,一亩土地才几千元,很便宜。”李艳玲慢慢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从养殖几千对乳鸽到年产乳鸽22000只,年利润达八万元左右。 李艳玲带人来到鸽子孵化房参观,只见孵化房内放着数十台木板外壳的孵化机,外部看起来有点“山寨”。“这些机器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李艳玲说,丈夫是学医疗器械的,之前也在医院工作,后来见她的养鸽场越来越大,需要帮手,于是也从医院辞职,两人一起干起来了。“他对机器设备比较熟悉,会自己摆弄,家里所有的孵化器都是他购买零件,然后亲自动手组装完成。” 李艳玲透露,早期自己也购买过一些孵化器,但是每台价格近万元的孵化机经常发生温度过高烧坏鸽蛋的情况,并不适合孵化自己鸽场出产的鸽蛋,无奈之下,懂一点机械的丈夫研究了一段时间后,摸熟了孵化器的构造,购买零件自己组装了一台,还设置了许多调节功能,最后的效果非常好,于是就一连制作了十台孵化器,如今用的机器都是出自丈夫之手。“这些设备不但好用,还节省了很多开支,全是他的功劳。”李艳玲说起自己的丈夫,爽朗的笑声更大了。 不过,李艳玲的鸽子养殖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禽流感疫情袭来,让李艳玲措手不及,“当时养殖的乳鸽基本上卖不出去,我将乳鸽的单价调到3元钱都没人来收货。”李艳玲回忆说,当时养殖的鸽子并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但是乳鸽卖不出去,积压在鸽场,李艳玲不得不做出一个“血腥”的决定——将几万只乳鸽拉到后山,就地活埋。 “实在没办法,鸽子每天都在消耗饲料,还需要工人照顾,又卖不出去,为了降低成本,只好人工减产。”李艳玲凭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自己的养鸽场维持下去。那一年,她亏了近50万元,而在此之前,李艳玲动用了100多万元扩建养殖场,这一亏损下来,资金严重不足,于是她向亲戚朋友以及生意上的伙伴赊了30多万元的账。 天无绝人之路,困境中的李艳玲迎来了曙光,得知其资金困境的四会农商银行,向她伸出了援手。经过深入调研,四会农商银行认为李艳玲符合贷款发放资格,迅速发放了第一笔3万元贷款。金额虽不大,却为困境中的李艳玲提供购买饲料的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自此,李艳玲鸽场的发展与四会农商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多年里,四会农商银行多次注入资金,帮助其养鸽场发展壮大。 2013年禽流感疫情再度来袭,李艳玲的鸽场再一次遇到困境,“一年损失200万元,上一年全白干了。”禽流感疫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牵动着四会农商银行和四会市妇联的心。而这时四会农商银行已经成立了“三农贷款专营中心”,专门支持“三农”发展。四会农商银行与四会市妇联经过走访调查后,以快捷的效率给予李艳玲发放了30万元的贴息贷款。 鸽场从最开始一亩地1000对乳鸽做起,随着利润的增长,后来又承包了3亩地养殖5000对乳鸽,再后来承包了18亩地成立养鸽合作社,可以看得出来,李艳玲追求企业壮大的雄心一直在跳动,对于这一点,她毫不讳言。“每一次养鸽赚了钱,钱包鼓了,就想着要是我多承包一些地,多养一些鸽子,那就赚得更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从事养殖多年的妇女说完这番话后,爽朗的笑声又提高了几分贝,企业家天生具有的开拓精神扑面而来。 李艳玲说,现在当地乳鸽养殖场数她的最大最具有实力,周边的一些小养殖场和农民养殖个体户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她有意进行整合。“有些小养殖农户缺少资金,没办法发展起来,我就设想,大家一起合资承包一大块土地,然后合力办一个大型养殖场,形成集团化,这样养殖鸽子的产业会发展得更好。”李艳玲说,她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没有实施。她意识到,农村里的企业也可以像大城市里那些市场巨头一样,通过收购兼并小型企业来壮大自己。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