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逸股份:探寻政府优惠背后的“秘密”
金逸股份:探寻政府优惠背后的“秘密” ——IPO系列报道之二 信息早报 王睿 上周六(8月18日)本报刊登了《金逸股份:电影放映业务不能承受之“轻”》,对公司“轻资产”的业务模式、租赁房产产权不明晰等问题进行深度调查报道。本周,本报继续聚焦金逸股份,对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报道。 金逸股份从事院线发行及电影放映业务,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开业影院75家,在建影院30余家,经营区域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余个城市。 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突然“蒸发” 金逸股份招股书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跨越式发展的势头。2008-2010 年,金逸院线的票房分别为2.76 亿元、4.39 亿元以及6.89 亿元,占全国城市票房的份额分别为6.36%、7.07%以及6.77%,均位列中国城市院线第六名。2011 年度,金逸院线实现票房8.51 亿元,占全国城市票房的份额为6.49%,全国城市院线排名由第六位上升为第五位。 公司不断增长的营业收入也说明了票房的增长确实所言不虚。2009年到2012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7亿元、6.86亿元、8.86亿元和2.43亿元,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公司的净利润却没有出现同步增长。2009年到2012年1-3月,金逸股份净利润分别为4343.11万元、6243.70万元、3142.89万元和867.10万元。其中,2010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43.76%,而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49.66%,即便2011年对比2009年,净利润也出现了27.64%的下滑。 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公司截止2011 年末已开业的55 家影院中有约30 家系2010 年7月以后开业的影院,该等影院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但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到,公司并非只有2011年才开始出现大规模扩张,自2004年成立伊始,公司扩张的“脚步”就从未停止,2005年公司影院数只有2家,但到了2009年,公司的自有影院为19家。更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2009年到2010年,公司的自有影院数量从19家扩张到35家,扩张率高达84.21%,但净利润是大幅增长的,增长率是上文提到的43.76%;而2010年到2011年,公司自有影院数量从35家扩张到55家,扩张率仅为57.14%,净利润却出现上文所述的大幅度下跌。 显然,公司以“大规模扩张”来解释净利润下滑的理由并不成立。那么,公司净利润下降的真正原因何在呢? 其症结在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的突然“蒸发”。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公司免征的所得税分别为826.88万元和1827.19万元,而2011年和2012年1-3月,公司并未享受免征所得税的待遇。在享受税收免征的2010年,公司净利润大增了43.76%,而在没有免征所得税的2011年,公司净利润就下滑了49.66%。 试问,在税收优惠能如此大程度的左右公司净利润的背景下,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何在呢? 毛利率与同行现“云泥之别” 除成长性堪忧外,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招股书显示,2009年到2011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9.21%、28.65%、24.41%,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更为紧要的是,占到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近80%的主营业务——电影放映业务毛利率下降更为明显,从2009年的16.61%下降为2011年的9.65%。 公司对此给出的解释,一是随影院规模的扩张,固定成本有所增长;二是自营影院的分账与金逸院线的分账比例有所提高。业内人士认为,第一条理由显然解释不通。因为影院规模扩张的同时,增加的不光只是固定成本,还会有收入。公司毛利率的下降只能解释为公司成本的增长大于收入的增长,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公司投入的影院收入增长乏力;二是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以2010年为例,公司电影放映收入较2009 年增长65.99%,固定成本却增长了70.11%, 除毛利率逐年降低令人忧心外,公司电影放映业务毛利率与同行相比只能用“云泥之别”来形容。公司近三年来电影放映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6.61%、13.23%、9.65%。而与公司同样具有电影院业务的华谊兄弟(300027,股吧),其此项业务的毛利率近两年来却维持在58%以上。两者相比,竟相差40个百分点。那么为何公司的毛利率与竞争者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对于这一尖锐问题,记者在招股书中并未找到有关同行之间毛利率对比的只言片语,公司招股说明书很“明智”地加以回避。但这种“掩耳盗铃”的上市方式,又能否赢得投资者的认可呢?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解析,我们对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