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花重蹈财务造假覆辙 发改委元审核新大地-2
数据显示,新荷花此类存货三年一期合计分别高达2261.18万元、3742.52万元、4988.47万元、7149.42万元。 不过,有资深会计人士认为,因实际判定标准仍很难界定,很难查实存货是否存在实质减值情况,公司财务人员有权选择不进行必要的计提减值,达到增色利润的作用。 新荷花显然选择了这种利于业绩提升的会计处理。 新荷花对于高管股权激励的成本摊销的忽视,则是更为明显的利润虚增行为。资料显示,新荷花曾于2010年6月对三名高管以每股3元的价格进行了138万股的增发认购。按照监管部门的股权激励行为判定标准,新荷花理应对前述高管激励行为进行费用摊销,此次激励费用成本约为88.32万元。 公司治理缺陷隐忧 除前述涉嫌虚增利润的财务造假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也让人担忧。 招股说明书显示,成立于2001年的新荷花由持股43.51%的成都国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嘉投资)实际控股。江云以其对国嘉投资控股47%且直接持有新荷花9.36%,而间接成为实际控制人。 除新荷花外,江云还控股一家新加波上市公司中嘉国际。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江云、吴学丹等六人通过成立海外离岸公司的形式间接控股,2004年10月在新加坡挂牌上市。作为上市母体,中嘉国际经营性资产均在四川,与新荷花毗邻。2008年、2009年,该公司控制的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国嘉联合)曾与新荷花有过关联交易。 2010年6月,卸任中嘉国际董事后,江云将持股无偿赠与吴学丹,后者此前已承继江云接任中嘉国际董事长。 据知情人士称,数年前,江的工作重心已转向新荷花,基于对药饮片市场的看好,其对新荷花投入较大心血,目的就是上市。 从赠与目的看,江云是为绕开国内监管层关于外资不得介入中药行业的规定,避免其对新荷花上市造成不利影响。 江云先前掌控下的中嘉系公司与新荷花的关系显然不言而喻。据前述人士称,包括江云在内的原中嘉国际管理层都曾参与两家公司运作。为规避上市风险,两家公司已逐步拉开距离。此前的股权分割只是第一步。新荷花上市后,必然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与中嘉国际彻底独立。 显然,这个公司治理过程仍存在不少弊病。其中最明显的缺陷,莫过于人员、办公场所独立的问题。 此前,新荷花招股说明书中,江云明确承诺,新荷花将与中嘉国际及其关联公司独立运行,包括生产经营场所、业务技术、管理层、人员、财务、机构在内诸多方面等相互独立,以避免潜在的同业竞争和利益冲突。 但事实上,江云股权清理实施半年后,新荷花管理层仍与中嘉国际保持紧密联系。相关调查显示,国嘉联合2011年1月18日办理经营范围及公司章程变更时,曾委托新荷花董秘陈爽为业务代理人,办理相关业务。彼时,陈爽身兼新荷花副总经理。 不断变异的盈利能力 剖开前述种种,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荷花上市计划明显操之过急。“尽管新荷花在业内已小有名气,但从盈利能力和研发实力看,与创业板上市要求的成长性还存在差距。” 最直接的盈利对比,莫过于其参考上市的同行康美药业(600518.SH)。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康美药业毛利率分别达26.9%、33.4%、36.5%、30.25%,新荷花分别仅为16.74%、20.81%、22.03%、22.1%,整体低于前者约三分之一。 不难看出,新荷花所处中药饮片并非技术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唯一能支撑其盈利能力的只有以规模带动效益,获取更高议价能力。 数据显示,康美药业中药饮片产能约1.5万吨,新荷花则有5000吨。显然,这使新荷花的盈利能力难以凸显。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新荷花9家子公司均亏损。从各子公司情况看,盈利水平尚未实质提升时,新荷花已开始向上游中药材种植、科研技术研发、下游物流渠道建设、销售拓展等延伸,但效果不佳。 事实上,新荷花目前仍在体现其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认证上摇摆。 资料显示,新荷花2008年首次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11年需复审。根据相关认定办法,若企业最近一期销售收入在2亿以上,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率需在3%以上。数据显示,2010年,新荷花此项占比仅2.46%,2011年上半年降至1.43%,远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准。 这便不难理解,为何新荷花在上市募投项目中,增加了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公司主要倾注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及中药种植技术。2011年下半年起,相关产品市场售价已开始下行,这是对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的考验。 |
相关阅读:发改委河北公布风投备案名单 唱主角国资 发改委新规直指PE不规范行为 股权投资需加强监管 发改委:资本规模超5亿股权投资企业将强制备案 发改委明确创投名分 业界普遍看好创投业发展前景 发展改革委要求推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2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