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国酒”全国人民都反对-3
5、奢侈品脱离大众何以服众 茅台集团追求“国酒”称号可谓执着,迄今一共申请了9次,但此前一直未获通过。即使这样,该企业仍毫不客气地以“国酒”自居,其专卖店、宣传语都冠以“国酒茅台”,在茅台镇更是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国酒门”,这意思,大有把生米煮成熟饭的架势。 茅台入选十大奢侈品是一封举报信 近年来,茅台等高档白酒肆无忌惮地涨价,一瓶普通的53度飞天茅台,三四年前尚不过五六百元,如今市场价竟高达2000元左右。一项针对四川泸州、宜宾和贵州遵义三地高端白酒产业发展的课题组报告显示,高端白酒所占比重不到整个白酒销量的1%,但是销售额却占到了20%左右。业内专家认为,高档白酒撒“酒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款消费在撑腰。比如,河南信阳是一个很小的地级市,在出台“禁酒令”之后,半年之内就省下了酒水费用4300万元。公款消费高档酒的能力,可见一斑。 若非“官酒”谈何“国酒” 而茅台集团也应该吸取教训,反思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出现偏差,以提升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茅台酒虽好,但茅台的市场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即走“官酒”路线。虽然不久前规定“三公消费”禁喝茅台,而基于国情与常识,禁喝规定的效果也有待观望,但按照这种治理思路,茅台未来的“官酒”路线恐难持续。一旦“官酒”不再,茅台的“国酒”地位能否保住,不言而喻。而且,近年茅台价格不断攀升,基本上普通国民已经难闻其酒香,远离多数国人,何谈“国酒”? 是不是国酒消费者说了算 是不是国酒,得消费者说了算。当市场上看不见真正的茅台,当酒坛被标上“特供”的字眼,当它的价格动辄千元以上,亲民的二锅头似乎更博得民众好感,消费者只能望“国酒茅台”而兴叹! 事实上,良好的消费品靠的是稳定的质量与良好的口碑,如果一味去争“国酒”的名气,而忽视了大众消费者,那这个名只是悬在半空中,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如果“国酒”的牌子是自己争的,势必引来同行的质疑,其他酒企难免不会心悦诚服,同时也烙下了不正当竞争的话柄。 “国”字商标获批有违市场公平原则 目前,在中国的白酒中,五粮液有“国五液”,西凤有“国典凤香西凤酒”,汾酒有“国藏汾酒”,泸州老窖有“国窖1573”。如果茅台申请的“国酒”商标注册成功,就意味着其他这些品牌的类似商品都不能继续使用。这显然有悖公平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茅台注册“国酒”商标可能扰乱市场秩序 如果“国酒”给了茅台使用,那么一些烟、茶企业是否都可以申请国烟、国茶?如若开“国酒”商标之先河,恐怕众多中国商标都会申请改名了,到时候,伊利、蒙牛甚至光明同样可以申请“国奶”,双汇、雨润也可以申请“国肉”,还有“国油”、“国车”等纷至沓来,这样“国”字号岂不泛滥成灾? 6、白酒最后的狂欢 产能规划大跃进 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在平均高达65%销售毛利率,及销售收入、利润动辄增长百分之四五十的强烈诱惑下,尤其是近三年来高端白酒销售价涨量增、丝毫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冲击的诡异繁荣,令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信心倍增,纷纷借助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之机掀起一轮前所未有的产能大扩张。
如此惊人的产能扩张已经引起各界对白酒行业未来产能过剩的严重担忧。郎咸平在今年三月份便有惊人之语:“按平均来算,白酒行业至少将有30%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每年产能下降1%将需要30年才能消化目前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可回避的难题。”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3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