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走出创新“自闭症”-2
在中国互联网相关行业,这一点可能更为明显,论坛、即时通讯工具都能够成为支持开放式创新的平台,将新品在网上交由粉丝测评,根据其意见改进,即是一种成功应用。李爱新认为,那些不是强调技术领先、而是由品牌、消费者需求主导的行业,更适合协作创新的模式。
协作创新自然有代价,开放之后,企业的机密和信息都可能流失,但相对落后于创新的未来趋势,这仍然是风险最小、效率最高的选择。 ——摘自《IBM全球CEO调研“中国洞察”报告》 对比国外同行,中国CEO们有着更强烈的创新诉求,然而,他们在与合作伙伴协作共同创新方面却表现得更加犹豫。 业绩出众者的选择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CEO和国外CEO们共同见证了信息化和其它技术发展对整个行业颠覆式的影响。如MP3的出现使随身听行业举步维艰,数码相机行业的兴起对传统胶片业破坏式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兴起令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型,云计算的兴起对现有IT界的冲击。 参与本次访谈的CEO们丝毫不掩饰他们的焦虑,“下一个影响我们行业的技术是什么?”“我该如何参与到这项颠覆性的创新中来?”面对外界复杂且多变的环境,企业发现完全依赖自身进行创新几乎无法成功。过去数年间,外部合作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在2008年,只有刚过半数的CEO计划广泛开展协作,但截至今天,已经有超过2/3的CEO有此计划,63%的中国CEO也计划进行外部合作(见图1)。外部协作能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CEO们在创新构思的来源上经常依赖于外部伙伴,在他们的问卷回答排序上,业务合作伙伴以及客户都排在最前面。 业绩出众的企业更倾向于和外部合作伙伴一起创新,那些业绩欠佳的企业则更关注于改善运营和重新定义自己的企业模型。业绩出众的企业更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创新目标,他们意欲颠覆整个行业。总体上,业绩出众的企业闯入其它行业的可能性要高出17个百分点,他们创造全新行业的可能性则高出15个百分点。 那么,成功的创新企业是如何积极开展外部协作的呢?他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业务目标,构建业务流程,有些还搭建开放的协作平台供外部合作伙伴使用。 反思“快速跟随战略” 相比国外完善的创新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国企业家群体在创新上面临着独特的创新环境,如: ●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缺乏完善的市场驱动创新体系,鼓励创新和逆向思维的大环境尚未形成; ● 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主要可以归纳为不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由此造成毕业学生不具备高竞争的市场所必需的技能和经验; ● 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还不发达,对初创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 缺乏不同组织间共同协作的良好氛围,创新思想和发明从学术机构到企业难以进行高效的转化,缺乏商业化的机制。 过去数十年,许多中国企业都成功地采用了“快速跟随战略”。这意味着,在其它企业投资并实验新技术时,跟进企业只是坐等、观望;一旦新的产品或技术取得成功,跟进企业马上进入该领域。然而近些年,技术周期越来越短,最佳投入回报期也随之缩短,快速跟随战略显得不再那么有效,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更准确地预测技术趋势和周期,也就是说,不能再做创新的追随者,而应该成为创新的引领者。 面对这种环境,在未来3-5年,中国企业在制定运营战略时,有82%的CEO更期待引领创新,而不再是推动快速跟随战略。相对于国外同行,中国CEO们更期待从新来源(新产品/服务、市场或行业)中获得更高利润。 越来越多中国CEO不仅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其中不乏佼佼者已经走上创新之路并已经开始享用创新带来的好处。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有效的创新必须走出企业的研发部门,向业务伙伴、客户甚至整个产业生态链延伸。 有的CEO可能会提出疑问,既然与合作伙伴协作创新,是不是不需要自主创新了?考虑到协作对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把“自主创新”理解为中国和中国企业自行创新,且不与其它经济体或企业合作,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创新都必须是“国产”的。相反,中国和中国企业应该与合作伙伴分享创新成果—业务洞察和技术洞察,并开展持续的协作。 什么阻碍中国企业创新?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企业已经改变了全球市场以及供应链的格局,最显著的表现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全球需求量巨大的价格低廉的商品。但是,中国企业正在准备走向全球化,力图在国际市场中赢得更大利润,确保持续增长。实现这一计划的重要路径就是开发并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为创新是否开展协作的问题上,有59%的业绩出众的企业选择为创新而开展外部合作,只有46%的业绩不佳企业做出同样的选择。令人非常吃惊的是,在中国只有43%的中国CEO们正在为了创新而展开外部协作,比例甚至低于全球业绩不佳企业(见图2)。 我们还发现在企业模式创新中,国外同行们更关注与外部伙伴紧密协作(71%),显著地高出中国CEO(58%)(见图3);而中国CEO更关注的是致力于差异化活动,实现专业化(73%)。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CEO们有着更强烈的创新意愿并积极展望未来创新可能带来的成果和利润,但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可能尚未真正认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优势。中国企业常常受到组织自身缺乏有效的创新管理流程、内部协作不足,且知识产权难以界定的桎梏而难以展开外部协作创新。另外,由于中国企业仍处在增长和扩张阶段,其创新重点仍然停留在某项内部职能的新建或转型上。在经济环境更为成熟的国家,企业已经跨越了这些阶段,转向携手外部创新,期待能带来颠覆性的新产品或服务。 |
相关阅读:创新,拒接传统 VC市场2011年一季度落袋34亿美元 投资再创新高232起 全球PE募资一季度再创新低 机构筹资423亿美元 券商直投回报创新高 觊觎PE暴露野心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2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