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募投资金被质疑涉嫌“未审先用”
伴随着杨东河水电站的投产,三峡水利(600116.SH)的盈利似乎迎来了春天。 2012年半年报显示,三峡水利在今年上半年录得了3447万元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713.40%。三峡水利方面称,盈利大幅增长缘于“杨东河水电站两台机组成功投产发电,以及公司水电站所流域降水量及来水较多,公司自发水电量同比大幅增加”。 对于三峡水利而言,自2009年6月杨东河水电站开工建设开始,如何筹措高达6.1亿元的项目建设资金便成为了头等大事,而融资层面的压力直到定向增发成功募资后才得以最终解决。 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三峡水利的募投项目,虽然有保荐机构——中信建投以及存款银行的共同监管,但三峡水利存在涉嫌“未审先用”的情况,即在董事会决议尚未通过之时,三峡水利便已使用2.3亿元募集资金对重庆三峡水利利川杨东河水电开发公司(注册地:重庆,下称重庆杨东河公司)增资。 募投资金涉嫌“未审先用” 2010年6月24日,三峡水利向6位特定投资者成功增发5797万股,顺利募集到3.87亿元,5天后,三峡水利、中信建投和民生银行解放碑支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此时,上述3.87亿元募集资金的用途非常清晰——根据三峡水利2010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调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向的议案》,上述3.87亿元募集资金将投入到三峡水利的全资子公司——重庆杨东河公司,用于杨东河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7月28日,三峡水利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募集资金投放方式明确为增资的议案》,同意将募集资金投入方式明确为向重庆杨东河公司增资,增资总额为本次募集资金净额3.87亿元,而增资的具体时间及金额将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 根据杨东河水电站工程建设进度的需要办理”。 但鲜有人注意到,在董事会尚未批准募集资金的投入方式下,三峡水利已动用募集资金对重庆杨东河公司进行增资。 记者在工商部门查询得知,重庆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在2010年7月8日便出具了一份验资报告,证明截至2010年7月8日,重庆杨东河公司新增的2.7亿元注册资本已由股东三峡水利缴足,而重庆三峡水利杨东河水电开发公司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至3亿元。 投资主体的身份腾挪 事实上,在建设杨东河水电站的过程当中,三峡水利在操作上采用了一种比较繁琐的方式。 虽然重庆杨东河公司是募投项目实施主体,但它下面有一个全资子公司利川杨东河水电开发公司(注册地:湖北省利川市,下称:利川杨东河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利川杨东河公司负责杨东河水电工程发包及工程事宜。 纵览资金流向可以发现,重庆杨东河公司扮演着“过桥账户”的角色。 简单而言,三峡水利用募集资金增资重庆杨东河公司,使资金到达重庆杨东河公司开设于光大银行的专户后,重庆杨东河公司紧接着会对利川杨东河公司增资,进而使资金从光大银行的专户陆续流向利川杨东河公司开设于重庆农商行的专户,而利川杨东河公司最后再使用这些资金来建设杨东河水电站。 工商资料显示,重庆杨东河公司分别于2011年1月11日,2012年1月9日收到三峡水利6000万元、5864.8万元的增资款,最终将注册资本定格于4.19亿元,而它的名字在2011年7月间已正式更名为“重庆三峡水利电力投资公司”,而利川杨东河公司也在经过数轮增资后,注册资本增加至目前的3.8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利川杨东河公司是三峡水利的全资孙公司,但在2012年半年报当中三峡水利将利川杨东河公司列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