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扩容“结构性”利好三类公司
监管层对“新三板扩容制度安排基本到位”的正面表态,使全国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俗称“新三板”)的建设成为“两会”后证券界最瞩目之新闻。 近日,证监会相关人士又明确,“十二五”期间,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将分步推进。借此,沪深两市以园区、创投与证券公司为主的“新三板”概念股又一次获得“凌厉”表现。 园区类公司 短期获“刺激性”利好 A股市场近两月凡名字与“高新”有关的上市公司均获资金热捧。 机构投资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观点主要是,“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扩容思路,是分步推进,至少几年内将明显利好于高新园区类企业。” 基于此,是否注册于高新区,成眼下企业能否登陆新三板的首个门槛,这对园区类上市公司两类业务构成利好。 首先是针对园区内企业的直投业务,其价值重估来自于创投收入,典型者如张江高科(600895,);其次则是园区地产+管理服务,国内A股中园区类上市公司主要以该类业务为主营,其价值重估来自于新三板扩容后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上升,使得园区内地产价值和服务附加值的提高,相关企业包括南京高科(600064,)、苏州高新(600736,)、海泰发展(600082,)、东湖高新(600133,)、电子城(600658,)等。 但须一提,目前国家级高新区共83个,其中纳入首批新三板扩容名单的便有15―20个,而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各地争取力度均很大,届时名单公布时入围者可能要高于这个区间。这短期内对于分流拟“入园”企业来说有较大影响。而“十二五”过后,类似政策红利或将消失,届时仍未形成特色化与差异化的高新园区,仅希冀依靠新三板市场提升价值,将愈发困难。 创投类公司 求解估值难题 新三板扩容第二大利好“投向”创投类上市公司,其较低的挂牌门槛有助于创投项目退出获利。此外,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以及转板机制的建立,使持有当下新三板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也受惠于2―3倍的转板溢价。这两者中,纯创投类公司主要以鲁信创投(600783,)为典型代表;而持股新三板的公司可包括紫光股份(000938,)、中国宝安(000009,)、双鹭药业(002038,)、中原特钢(002423,)等。 但目前,A股对于创投类企业的估值逻辑仍存在不少困惑与分歧如盈利情况不确定性、波动性均较强,难以用现金流折现法对其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的扩容最终将对创业板估值起到强下拉式比价效应,如果依现在80―100倍的发行PE估算创投企业的投资回报,其风险显然将被低估。 券商投行 允许“做市”可长期看好 作为新三板市场的核心机构,证券公司将是新三板的最大受益者,这也将从业务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延长和盈利模式拓展等多方面显现出来。 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测算,短期内新三板对证券行业的净收入贡献在1%左右;但未来3年内,新三板市值规模和交易额将均达到5000亿元的量级。由此,给证券公司带来的增量收入可望达到170亿元左右,净收入贡献度约在6%左右,将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做市商制度将给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将是新三板业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据估算,3年后,做市商可带来90亿元左右的收入,对证券行业业绩贡献度可望达到3%。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