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机构的业务模式大体包括 “融、研、投、管、退”这几环,与项目企业对接的业务流程部分往往集中于“投、管”这两个关键环节。一般来说,机构投资人有自己明确的投管流程 : 建立项目渠道,筛选项目 BP ,逐步互动至内部立项,初步尽调后的 term sheet ,签订保密协议,进场深入尽调,撰写投资报告,内部上会、谈判、过会,签订投资协议,变更章程和工商注册,完成股份交割,最终打款,然后启动后续的管理增值和项目监管阶段。
对融资企业而言,从月活到日活到流量转换,每个数字的变动和曲线的上升都伴随着不同轮次的机构注资入场。不过,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投资人开始悄然转换了思路 -- “流量变销量,日活变存活”,有的早期投资协议从原先照搬真格基金的两三页纸变成了 VC 版的厚厚一沓,更有甚者,连对赌条款 ( 估值调整协议 ) 都用上了。
融资前准备: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和资本规划;融资小组的组织保障;准备融资材料; 建立融资的渠道 FA/ 创投圈 / 朋友圈 ; 永远要有 “ B 计划”。
创造正向的现金流是最好的融资替代方案,所谓 “以前看流量,现在看销量”,一定要有明确清晰的盈利模式并见到收入。创造顾客价值是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与资本博弈的底气所在。
投资人对接 - 路演准备 :选择合适的路演平台;准备好路演资料;做足功课,提前内部演练;做好异议处理。
在路演中,像行业容量、竞争态势、业务数据、成本结构等内容,用描绘性的语言介绍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多使用图表和数据来辅助介绍,有助于投资人在头脑中快速推算出这个项目在顺风顺水发展的情况下将来能达到的量级,然后才有兴趣进一步跟进。
尽职调查环节:成立内部尽调对接小组;召开内部吹风会;召开外围成员沟通会;准备尽调材料;控制尽调节奏;尽调费用的处理。
投资谈判与协议签订:. 估值问题 ;对接控制权和资源; 控制时间节奏。在选择项目方法务顾问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既懂法务又懂具体业务的资深律师,这样双方可以尽量避免在一些细枝末节的法律条文上 “拉锯”。
投资协议的履约:进行到这一步,似乎企业成功融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很多企业的创始人会一下子放松下来,团队成员也会处于激动和狂欢中,仿佛已把世界踩在脚下。而实际上,钱一天没有到账,前面这关键几步就仍然存在最后踏空和跳票的风险,因此这个时候还是要步步推动,直至投资款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