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旋风已引爆资本市场。
“今天上午电话都被打爆了,还有好多电话没有回复。”3月5日中午,华南一家“独角兽”企业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公司股权架构的确没有设置VIE架构。在国家现有政策大力鼓励的情况下,公司也在积极朝上市的方向努力。
当天,一家华南上市券商投行负责人也称,他们也正在对现有IPO上会项目进行筛选。“希望能够找出一两家像富士康一样有重要影响力的拟上市企业。”
证监会网站3月4日披露的消息称,发审委将于3月8日审核富士康工业云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的首发申请。
富士康A股之旅可谓神速。最初,富士康在2月1日递交了旧版招股书申报稿,证监会在当天受理。2月9日招股书申报稿和反馈意见同时披露,从递交材料到给反馈意见只隔了8天。随后3月4日公告,四天后3月8日即安排上会待审。
资本热捧
在“独角兽”登陆A股将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市场纷纷猜测哪家““独角兽””可以复制富士康的光速上市。
此前,有消息称,云从科技可能已进入即审即过的IPO申报快速通道。
当天,云从科技有关负责人对此消息表示不予置评。
不过,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继去年11月完成B轮融资之后,公司当前正在启动C轮融资,并签定了保密协议,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但在业内看来,一般而言,C轮融资也就是启动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从这个角度来看,云从科技筹备上市也是指日可待。
去年11月,云从科技对外宣布完成B轮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雷军为创始人的顺为资本、中科寒武纪天使轮领投方元禾原点、投资了奇虎360的普华资本三家联合领投,越秀产投、张江星河、前海兴旺跟投。此外,佳都科技(600728.SH)、任煜男创办的杰翱资本等天使轮及A轮投资方均继续跟投B轮。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经过B轮融资之后,云从科技的股东数量已增加至25个。其中,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全资控股的常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9.65%,位列第一大股东。佳都科技及其关联企业新余卓安投资管理中心分别持股11.57%和5.47%。此外,刘益谦、何震等资本大鳄也出现在了股东名单之中。其中,刘益谦持股比例达4.16%,何震则持股不详。
二级市场上,“独角兽”概念股亦得到了热烈追捧。如佳都科技继上周五涨停之后,3月5日再度以一字板封住涨停,终盘报收9.80元。就在3月以来的3个交易日里,佳都科技累计已涨逾三成。
不过,3月5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于2015年4月投资参股云从科技,持股比例为18%。之后,云从科技先后进行了“天使+”和A轮融资(公司未参与这两次融资),并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公司持有的股权比例相应稀释。2017年11月,公司参与云从科技B轮融资。
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持有云从科技股份仅为11.57%,占比较低。目前来看,该事项对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
而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A股市场共有9 家计算机公司与AI“独角兽”有股权、战略协议等方面的合作。
除了佳都科技以外,蚂蚁金服位列恒生电子(600570.SH)第一大股东;科大讯飞(002230.SZ)则参股寒武纪、优必选、商汤科技等AI“独角兽”;东方网力(300367.SZ)和商汤科技成立了合资公司深网视界;四维图新(002405.SZ)和滴滴在数字地图和数据交换等领域合作;御银股份(002177.SZ)也和云从科技推动人脸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中科曙光(603019.SH)和寒武纪合作推出基于寒武纪芯片的AI推理专用服务器PHANERON等。
引爆上市潮?
而随着监管层不断加大对新经济企业的上市扶持力度,远在海外市场的中概股“独角兽”或将引爆新一轮的上市潮。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公开表示,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抓紧推进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提供条件,做试点和准备工作,深交所层面的规则准备已经基本完成。
3月5日,针对回归A股上市事宜,京东有关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我们注意到了媒体关于资本市场政策变化的报道,也在积极关注此事,如果政策允许,京东也非常有意愿回归国内市场实现两地上市。”
同样,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希望百度能够整体在国内上市,因为我们主要的用户都是在中国,我们主要的市场都在中国,所以我们主要股东也在中国的话,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而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在回答是以普通A股的方式还是以可转换股票存托凭证(CDR)的方式回归A股时,则明确表示听从政策安排。
对此,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表示, “独角兽”IPO绿色通道的前提是拟上市企业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在当前制度框架下进行的IPO申报。“我们预计监管层会通过一揽子政策改革,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场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把第二批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优质企业留在国内,把第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优质企业吸引回国内资本市场。”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