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建设,已成中国多数制造业企业的一大短板。
3月8日,徐冠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供应链体系没有建立,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是点式的、割裂的、不系统和低效的,大量制造业企业还处于传统的经营状态。
即采购部门为找到性价比合理的原材料,要一家家地比较;物流部门为快速、低成本地组织运输劳心费力;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计划很难准确安排,需要配备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做不到零库存管理;企业决策者需花大量时间去考虑资金问题,与银行沟通。
“主要发达国家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关键点是发达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制造业的竞争力。”徐冠巨举例称,德国的供应链效率在全球首屈一指,推动德国工业先走向4.0时代;日本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推动了“零库存”和精益生产;美国早在2005年就将“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进入供应链时代。
在中国,工业和流通企业的流动资产年周转率只有3次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在10次以上;中国的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率达到9.4%,主要发达国家则低于5%。
中国的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和云服务渗透率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有3-4倍;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达到30%-40%,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制造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往往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
徐冠巨表示,仅在物流环节,中国每年有价值250多万亿的货物在流动,但物流供应链体系还没有很好协同,货物的流量、流向未组织好,2017年产生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2.1万亿元,占GDP 14.6%,是发达国家的2倍,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若把物流供应链体系建好,可减少大量重复无效流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够给国家带来万亿级的新增效益。”徐冠巨说。
徐冠巨认为,造成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滞后的原因,包括发展供应链体系的意识较为薄弱;供应链主干未打通、组织化程度低、支持政策有待完善等。
“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年轻创业者又对生产制造缺少了解,看不到供应链服务中的“蓝海”或找不准切入点,”徐冠巨说,“许多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多重视引入见效快的投资项目,而忽视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供应链服务。”
同时,企业之间缺少开放共享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以及交易支付平台。物流、仓储等供应链基础设施布局散乱、功能单一等情况,导致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起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没有打通,各类生产服务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协作,难以与生产制造紧密联动。
为此,徐冠巨建议,应强化发展供应链服务体系的意识,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大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供应链主干网络。
徐冠巨还建议,“智能制造”需要“智能服务”,因此要鼓励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务”联网。引导和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将孤立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生产服务网络,和“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并培育一批具有共享理念和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龙头企业。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