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劳务行业目前基本处于一种“病态”,主要病症如下:
1、发包机制
大多施工单位发包都是基于纯劳务发包,劳务方只负责做工。这样的模式导致了劳务方在施工的过程中按部就班。以至于周转材料和施工工艺很难有创新升级,近二十年未有多大的变化。作为从事劳务的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既能节省材料成本,又能提升质量和效率的创意,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2、层层转包
普遍的工程都存在这一现象,层层剥利,管理重复,也就是看的人比干的人多现象。利润太少导致了抗风险能力低下,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包工头叫苦挣不到钱,亏钱的主要原因。
3、用工难
建筑劳务行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一辈面临退休,年轻一辈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加上工人工资拖欠问题,很多工人现在只做日结的活,也就是当下建筑行业的“突击队”现象。但由于突击队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强,进度和质量都无法保障。用工单位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开发一套全新的建筑劳务模式。互联网+建筑 打造建筑行业的“美团”众包平台。
三大模式助力材料升级,提升利润间,保障人力资源
1、大包模式
劳务大包或单项大包,也就是带周转材料和人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发现材料需要优化,工艺需要提升的部分。我们实行有奖征集,申请专利的模式,只要符合提升安全、质量、效率又能降低成本的创意我们通通采纳。
2、去中模式
公司直接对工人,把中间环节的剥利一部分用于提升工人福利待遇,一部分用于提升企业利润。
3、包带点模式
市场两极分化,有的工人只愿意做包工,有的工人只愿意做点工。做包工的还好,成本、进度都能预算。做点工问题就多了,混日子,没责任心,滥竽充数,管理造假等等。但越来越多的工人趋向于做点工,尤其是日结,不用缺人现象更加加剧。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数据表明,一个包工带六个点工以内,干点工可以给包工的人创造利润。带超过20个人基本都是亏损。由此我们实行全新的包带点模式,一组分七个人的量,由一个干包工的工人负责招募、管理。这一个包工就成为了我们众包平台的发单方。其他六个工人也就是平台的接单方。这种模式符合施工单位、劳务方、工人各方利益。只是让混日子,滥竽充数的人无处遁形。
当然我们平台也对外开放,我们将模式推广至整个行业,平台用户自然而然就提升起来了。
对内我们是一个施工管理、用工招募平台,对外我们是一个建筑行业临时用工众包平台。签约公司的包工人员我们上五险一金、配发股份、招聘的工人工资由平台垫付。对外用工方需先支付工人工资至平台,工人完成当天提交,用工方审核发放,以避免工资拖欠问题。工地临时用工本身一直以来就是现金模式,不存在给用工方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