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风暴叫唤问价方式改变-1
兔年春节的鞭炮声犹在耳畔,“金钱永不眠”的资本市场更是消息连连,其中中国经济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587.56亿美元超越日本,坐上世界经济大国的第二把交椅成为市场上无可厚非的焦点。而与此同时,境内IPO市场所交出的答卷则略显寒酸,2011年1 月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的31支新股中,16支首日即破发;加上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股市自2010年四季度起开始震荡下行,沪深两市一片愁云惨淡。大中华区 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针对此现象,通过企业上市数据的比较分析,并结合现行的IPO前夕路演询价机制进行了解读。 新股破发频频 “三高”问题凸显 2011年1月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31家企业中,共有16家企业上市首日破发,占比高达51.6%,其中有6家在深圳创业板上市,7家在深圳中小板上 市,3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除“安居宝”、“海立美达”以发行价开盘外,其余14只股票均是跳空低开。沪市二十年第一高价股“华锐风电”以90.00 元的超高发行价登陆上交所,首日便舔舐到9.6%的跌幅,并一发不可收拾的持续下跌。16家首日破发的企业中的9家有VC/PE机构支持,占比达到 56.3%。
自2009年下半年境内IPO市场重启以来,企业上市数量、融资额、VC/PE机构投资活动均屡创新高,市场陷入一种近似疯狂的状态。发行市盈率节节攀 升,市场估值严重偏离正常区间。由于过高发行价几乎榨干了新股上市之后的上涨空间,一月份的首日破发风暴成为“三高”问题的集中体现,尽管过去的几年来, “申购新股”已几乎成为稳赚不赔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新股破发屡见不鲜,参与新股上市公开认购的基金账面浮亏已经过亿,而抱着“打新股”心态的股市散户更是 叫苦不迭。
二级市场萎靡不振 新股上市雪上加霜 新股破发现象的频现,二级市场同样难辞其咎。新股上 市的表现与二级市场的大环境休戚相关:在牛市中,投资者对市场预期良好,认购热情较高,如2009年IPO重启后的第二单--“万马电缆”的超额认购倍数 达到750.00倍。在整体大盘的涨势推动下,新股上市后由于不受涨跌幅限制,表现往往极为抢眼,“万马电缆”上市仅10多分钟涨幅超过100.0%。而 一旦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新股上市同样可能遇冷,如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境内资本市场几经起伏,新股破发的数量与股市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例如 2010年二季度5月份由于房价调控、加息预期、股指期货推出等多重影响,沪深股指大幅下跌,新股破发个数也到达全年最高的9个。
2011年1月出炉的2010年经济数据尽管符合预期,并未对股市产生严重影响,但是由于担忧CPI继续走高、进一步的加息预期,市场普通持观望态度, 沪深两市再次下跌;而2010年IPO市场的繁荣,使市场对2011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发行市盈率更是攀升至77.80倍。二级市场的不景气使 得本就定价过高的1月份境内新股遭遇滑铁卢,新股破发数量也达到2009年来的历史最高。
高定价IPO成为“印钞机” 现行询价机制的“不能说的秘密” 除去二级市场的环境因素,高市盈率、高定价新股的集中涌现现象,与IPO收益网络中各方既得利益者的“默契合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对上市企业而言,IPO所带来的巨额融资,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市场估值,带来充足流动性;而上市企业高管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发行价越高,企业估值与高管身价也越发不菲。 |
相关阅读:华尔街掀内幕交易调查风暴 情节宛如电影片段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1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