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窥PE:我们不了解的一面-3
PE界巨头的两次奢华寿宴的大蛋糕被与会者分食后, PE日子开始过得艰难起来,2011年8月,已经在公开市场上市的黑石集团的股价跌去33%,阿波罗投资的股价在一个月内跌去21%,KKR的股价则跌去29%。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股市在2011年走势向好,几乎已经恢复到2007年金融风暴前的股指水平。可见市场投资者对美国PE的信心严重不足。 欧洲的PE境况则还要糟糕一些,2010年12月,欧洲顶尖级的PE公司坎多佛尔(Candover)宣布关门歇业,Candover的前高管们组成了一个新的资产管理公司艾尔资产(Arle Capital),企图再弄一笔投资东山再起。 但是,欧洲PE面临的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多家欧洲顶级并购型PE因为资不抵债不得不出售给债权人。 有趣的是,欧洲PE并非轰轰烈烈地倒下,而是慢条斯理地拖向进一步衰竭,在这个遥遥无期的慢性重症过程中,PE与生俱来的手续费继续为毫无生机的PE提供营养,类似于供养脑死亡的“植物人”,PE居然出现了“僵尸基金”现象。 这些濒死的PE基金虽然生还渺茫,却还可以继续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费”。据统计,美国过去10年间创立的近1万只PE中,至少有200只属于“僵尸”。对僵尸基金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劝说或者哀求基金创立者关门了结,最后可能减少了遥遥无期的管理费支出,到手的却只是一堆卖不掉的股份而已。而且,据相关专家分析,要了结一只PE并非易事,法律成本、时间成本不低。 要命的是一些僵尸基金的投资者是养老基金或者社会公益性基金,现在不但要支付被保险人的养老费和社会福利开支,还要增加一笔僵尸基金的管理费支出。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吞不下也吐不出。 目前正值美国经济衰退和欧洲债务危机,断言美欧PE整体崩溃或者整体回春为时尚早,一般认为,发生资产泡沫破灭,正好是PE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并购性基金可以趁机捡便宜,对冲基金也可以乘人之危狙击他人牟利。就在金融风暴后遗症最严重的2009年,美国PE还是从投资人手中拿到了450亿美元。 美欧PE尚未心冷,投资者也尚未心冷,憧憬着面包和牛奶总会有的。 中国印迹 其实中国人对欧美PE不应当陌生,例如罗姆尼创立的贝恩资本,还有黑石集团,都深入地参与了中国的资本市场运作。 贝恩资本令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卷入了中国连锁家电卖场巨头国美的控制权争夺战。 国美老总黄光裕事发入罪导致国美资金链断裂,供应商催款逼债。时任国美CEO的陈晓引入贝恩资本,加上其它融资共32亿元,帮助国美度过危机,贝恩资本因此获得国美三个董事席位。 接下来,陈晓与黄光裕家族之间爆发7个月的国美控制权争夺战,握有三个投票权的贝恩资本被视为关键元素,在最后关头贝恩资本转向支持黄氏家族,陈晓出局。 据计算,控制权决战投票时,以贝恩资本在国美投资18.04港元计,贝恩资本已经净赚28.93亿港元(当时约合人民币24.35亿元),投资近两年收益率达1.6倍。作为PE的贝恩资本很现实:利益至上,为保持国美的稳定,坐实自身的收益而抛弃“老友”陈晓。 至于黑石,国人的印象也不浅,据说黑石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赖于曾经任香港财务司司长的梁锦松先生(大陆跳水皇后伏明霞的夫君)的牵线搭桥。 2007年5月,当时尚在筹备的尚未成立的中国外汇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快速入股黑石,初衷是借黑石的平台取得高额回报和投资体验。2007年9月10日,黑石股价大幅缩水,仅为中投买价的70%,中投浮亏30%,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甚嚣尘上,至此黑石在中国名气渐增。 至于KKR,其进军海外市场的步履太过迟缓,1999年才设立伦敦办事处,2006年才设立香港、东京办事处,2008年金融风暴袭来,KKR在美国市场焦头烂额,经济大局势扰乱了KKR进一步进军亚洲的计划。 相对于贝恩资本和黑石投资,被称为“英国巴菲特”的英国PE界权威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在中国的遭遇就颇为惨淡,波顿创立的“中国特殊情况基金”(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fund)自2010年创立以来,资产净值已经损失了17%,这在波顿30年的投资生涯中很罕见。从波顿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时间点分析,这位高手似乎选错了“天时”。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赚钱难,钱赚钱易,欧美PE的所为,即是这一观念的最好诠释。 美国PE开创者之一的克拉维斯对PE做了个较为通俗的解释,“人们通常通过提供少量资金、其余部分依靠贷款的方式来购买资产。人们以这种方式购买房屋和小型企业。而我们(PE)则开创出新的方法,使得这一过程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 |
相关阅读:外资PE尝试在华私募新途径:国内募资海外投资 一季度27家PE减持26股套现16.5亿 青海最妖华鼎 “PE”真假 高息红利 天凯非法集资10亿再追踪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3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