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海外并购的功效-2
跟风有风险 如果说中国PE市场还不成熟,那么,跟风炒作就是不成熟的表现之一。不少中国企业纷纷加入海外并购的浪潮中,很多PE也置身其中,有不少PE开始建立海外并购投资基金。但事实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非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在海外并购潮涌的情况下,市场亟须理性看待其中包藏的风险。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70%,更有评论家认为,实际失败率远高于这一数值。记者翻阅资料注意到,在屈指可数的成功案例背后,实际上是失败案例的前仆后继。 2007年,华为高达22亿美元收购美国3COM计划,因美国政府以华为公司所谓的背景问题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搁浅;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企业力拓高达195亿美元的交易宣告失败;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此后还有,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惨败、中海油放弃收购阿根廷石油资产等案例。即便收购成功,由于并购前“功课”未做到位,盈利也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据公开报道显示,中国平安并购荷兰-比利时富通集团,8个月净亏157亿元;TCL并购汤姆逊3年净亏40亿元;中投集团投资美国黑石集团,一年缩水70%以上。 这些失败的案例提醒PE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提示PE参与海外并购有风险。PE在参与海外并购过程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是相关附加的一系列专业服务。 比如规范公司管理服务、优化人事结构以及完善公司治理,同时可以利用PE自身的资源,为公司提供远期规划,起到助推作用。但是,如果PE本身也缺乏相关资源与服务能力,那么并购对于企业和PE而言都意味着在刀尖上行走。 长期从事PE研究的经济学家孙兆东也看到了这一问题,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海外并购涉及到对所在国家的法律、政治和企业的了解和判断,要求PE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国际化知识和背景,换言之,PE需要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并购业务掌控性,而这些需要的是人才和技术能力。整个并购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在于判断力,而风险把控关键在于智和人。如果PE机构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走出去是好事,不具备,盲目操作会放大风险。” 上述国际投行执行董事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他说:“中国很多企业喜欢跟风,往往看得到企业成功并购后盈利的喜悦,却看不到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中国很多PE在参与并购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无利不起早,因为某些利益因素,乐意积极参与其中,但由于缺乏经验,与国际PE的专业性、风险把控能力等要求都相去甚远。这些是中国企业与PE合作过程中的弱势,也是PE参与海外并购的自身风险所在。” 不可否认,中国PE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样,还处于发展阶段,成功案例远远低于失败案例。 中国PE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更多集中在国内市场进行投资,相比较而言,企业海外并购更为复杂,风险也更不容易规避。这也促使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选择国际PE,无形中对中国PE的前进形成压力,如果中国PE不积极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则越凸显在这一环节上的短板。所以,中国PE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尽力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需要共同摸索,共同发展。 眼下,企业通过PE参与海外并购已成为一种趋势。但中国PE参与企业海外并购依然在路上,成熟还需假以时日。 |
相关阅读:近半中企未来三年计划并购 海外并购意愿创历史新高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2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