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后审核趋严-3
而冲击创业板的武桥重工IPO被否则被市场认为是其成长性和关联交易问题没有得到发审委的认可。根据招股说明书,其对中铁大桥局及其下属单位关联销售额占各期(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52%、22.66%、25.85%和12.94%。 发审委的严厉似乎在上述审核中得到验证。 然而仅隔一周,7新股连续获得放行,其中一些IPO的企业被媒体广泛质疑。比如10月19日过会的青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7日,系由华实投资与互助县国资营运中心共同出资组建;成立时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其中:华实投资以4110万元货币资金出资;互助县国资营运中心以其持有的3390万元净资产出资。但是,华实投资认缴的4110万元出资却是分两期缴纳的。而当时有效的《公司法》是不允许分期出资的。不过,这一瑕疵被青海省工商局出具的《关于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出资事项的确认函》确认上述华实投资分期出资一事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对上市不构成障碍。青稞酒股份得以闯关成功。 审核够透明吗? 事实上,随着A股的急速扩容,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的情况也在增多。对于名不符实的公司如何能够上市的质疑便指向了发审委。 “由于发审委在审核企业时,内部的一些发审会议资料外部人很少知晓,而对于企业审核的结果和外界质疑也难有详细地解释,所以我国的发审制度一直受到诟病。往往给外界的印象就是几个人就可以决定一家企业能否上市的命运,容易形成寻租空间。”上述证券公司投研部总经理告诉记者。 事实上,此前有媒体对发审委委员参与审核企业的通过率进行过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审核通过率低的发审委,其审核过的企业在上市后业绩出现负增长的占比就低。 在今年9月初,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向媒体透露,自发审委制度实施以来,证监会已经确立“不留缺口”的一整套制度,严防发审委委员的腐败行为。发审委委员能否保持廉洁和公正是确保审核工作质量、提高投资者满意度的关键。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3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