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资本路
汉堡王,这家在全球73个国家拥有超过1.2万家门店、近60年历史的美国连锁快餐企业,又一次站到了华尔街的入口处。
2010年,经营状况不佳的汉堡王让大股东们彻底丧失了信心。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汉堡王的营收增长连续下滑,盈利能力一直落后于麦当劳等快餐店,彻底沦为追赶者。而自2008年末至2010年8月31日,汉堡王股价更是累计下跌超过31%——死敌麦当劳的股价同期则上涨近18%。
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让人满意,更何况当时控股汉堡王的,是对资本收益要求更为苛刻的德州太平洋集团、高盛旗下私募基金与贝恩资本共同组成的私募机构——2002年,三方共同出资15亿美元,从英国酒业集团帝亚吉欧手中购买了汉堡王,并于2006年将其在纽交所公开上市。
危机中的汉堡王已经成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就在这时,由巴西财团牵头的3G资本投资公司(3G Capital)出现在汉堡王的大股东面前。
2010年9月,3G资本发出的每股24美元、总价值为32.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要约赢得了汉堡王董事会的一致同意。此价格较汉堡王并购消息传出前的股票市场价格溢价46%。外加承担约7.5亿美元的债务,3G收购汉堡王总共需动用资金约40亿美元。此交易成为十年来美国规模最大的餐饮行业并购案。
3G的现金收购要约,不仅替原董事会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更直接导致了汉堡王的退市。
“私有化之后进行战略性改造或调整,是一些投资集团经常采用的运作手法,在进行重新定位包装之后,通常企业会被重新推向资本市场。”美国万通投资银行一位独立董事向《中外管理》解释称,3G对汉堡王进行私有化退市,一方面是出于调整企业经营方针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理顺企业股本结构,更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期改头换面,重新上市。“毕竟3G是一家投资公司,相对于连锁经营的成绩,他们会更关心现金回报。
不到两年的时间,一度略显沉寂的汉堡王突然一鸣惊人。2012年4月3日,汉堡王宣布出售29%股份,并将重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汉堡王声明:主要股东3G资本投资公司已同意以14亿美元现金出售29%股份给总部设于英国的Justice Holdings Limited。这项交易将使汉堡王市值达48亿美元,较3G资本 2010年10月的40亿美元收购金额高出许多,这项交易的目标在于合并Justice Holdings和汉堡王,将汉堡王更名为“全球汉堡王”(Burger King Worldwide)
来自新伙伴的声音也许更能说明汉堡王再次谋求上市的根本意图——“我们相信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能见度,将使汉堡王追求全球成长的计划获利。”Justice Holdings共同创办人伯格鲁恩如是说。
暂别两载,汉堡王又回来了。
退市阳谋
恐怕2010年抛弃汉堡王的那一届董事会,不会想到汉堡王能够重新站到市场的高点。
按照Justice Holdings联合创始人阿克曼的说法,汉堡王是“一家拥有58年历史的国际品牌,简单、可预测、有净现金流增长的连锁即将成为一个单纯品牌的王牌企业,而且业绩迄今为止一直很出彩。”
毋庸置疑,在退市后的这两年中,汉堡王已经实现了自身的涅?。
“对于汉堡王的重新崛起,退市肯定有决定性的作用”。关注汉堡王多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蕾对《中外管理》分析称,3G资本本身的资金来源与股东构成,已经为汉堡王的海外拓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更何况拥有丰富海外市场经验的巴西财团,能够清晰地把握世界经济的走势,迅速为汉堡王厘清战略。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汉堡王的新店有90%开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触角更是伸到了俄罗斯、南美与中国。虽然在本土市场仍然被麦当劳压过一头,但在海外市场的争夺中汉堡王却不落下风。
从公开上市的公众公司,变成完全私有化的企业,不仅意味着今后不需要再公开财务报表,更意味着企业拥有了更大的灵活度、更快的反应速度与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少了来自监管部门与中小股东们条条框框的限制,对于一家需要突破、亟待下猛药的老牌公司,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它每年的营业收入25亿美元,纯利润接近两亿美元,近两年有着7.4%的净利润率……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足以让汉堡王自傲了。”但刘蕾同时指出,作为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让企业战略的每一步都暴露在对手的面前。对于汉堡王这样的追赶者,也许藏在水面下面,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正是因为“退居二线”,才能够如此顺利地迎头赶上竞争对手。“在私有化收购退市之前,关于汉堡王的未来,一定已经写进了3G投资的战略之中。”管理
退市箴言录
退还是不退
刘蕾?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资本市场没有荣辱,只有规则与实力”
中国企业需要转变心态: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所谓的荣誉与耻辱,只有规则与实力。市场中来来往往的企业,绝非留下的都是英雄,离开的都要破产。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让中国企业有机会到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市场中进行上市融资,但在国际化的市场中,还有很多企业依然保留着旧有的资本观念,显得与外界格格不入。
现今,退市机制在中国大陆已经从一种制度缺失演变成一种精神压力,一些中国企业热衷于上市后一夜暴富的神话,使得上市变成了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其中忽略了关键的一层逻辑关系:上市融资等同于负债,有借有还才是合理的状态。倘若真的借钱后便能够实现企业的最终追求,从此无需考虑下一步棋的走向,那这样少了一只腿的市场如何能够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