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大客户涉嫌暗助做账 盛和稀土借壳*ST-2
但时过境迁。基于价格大幅回调的现状,盛和稀土预测2012年、2013年只分别盈利1.53亿元、1.54亿元,尚不及2010年的盈利水平,今年一季度,盛和稀土盈利仅1235万元。从毛利率看,2011年和今年一季度,分别为79.65%和30.89%,有着天壤之别。 盛和稀土内部人士对记者说,今年以来产品订单确实很少。目前,公司主要稀土产品的销售价格基本都在10万元/吨以下,同比大幅下跌。“去年有些产品价格超过100万元/吨。” 盛和稀土唯一子公司润和新材的员工告诉记者,润和新材2010年开建,今年正式投产,其所在的分子筛车间目前只有3000-4000吨的产能,未达到6500吨的一期产能。“尾气炉总出问题,最近一个月几次停机,每次都需要整个车间停掉一两天。” 在投行人士看来,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IPO审核比以往更关注行业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会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确定性。“最典型的是光伏行业,由于环境发生改变,发审委在审核时相当谨慎,过会难度大增,部分拟IPO企业被劝退。” 盛和稀土的诸多关联交易,也是其借壳的羁绊。报告期内,泰嘉科技、有研稀土和永祥股份多次入列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盛和稀土向3家公司的采购金额分别达2564.3万元、5180.3万元和3720万元,累计采购金额比重高达88%。据资料,2011年2月之前,盛和稀土二股东王全根分别持有泰嘉科技、有研稀土30%和6.36%的股份,去年3月才转让,这意味着王全根长期享受着3家公司关联交易带来的收益。另外,参股永祥股份的巨星集团是盛和稀土的第三大股东,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同时还担任盛和稀土的董事。 此外,报告期内,关联方与盛和稀土还存在不少资金拆借。2008年至2010年,泰嘉科技、科盛稀土和巨星集团曾向公司借款,其中巨星集团在2010年3月至6月期间分5次借用资金988万元;同时,综研院、巨星集团等又曾借款给公司,其中成都盛和一笔50万元的资金于2002年8月借入,直到2010才归还。如此看来,盛和稀土的内控制度存在不少欠缺。 更为蹊跷的是,2009年至2011年,盛和稀土前几大客户一直是日本三活株式会社、巴斯夫(中国)等国外知名企业,但今年一季度,一家名为“伊犁控股有限公司”的陌生面孔突然出现在公司第一大客户的位置,销售额为7278.58万元,占当期营收总额的比重高达40.68%。与此同时,伊犁控股也位列应收账款名单的榜首,金额达8497.3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46.24%,甚至高于今年一季度盛和稀土对其的销售金额。“这样的财务数据十分异常。”一位注册会计师对记者表示,考虑到17%的增值税,7278.58万元销售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约为8516万元,“如果伊犁控股是盛和稀土今年新增的客户,那意味着公司几乎没有收款。” 这不免引人猜疑:盛和稀土是否为了卖个好价钱而在做业绩?记者通过公开渠道查询,没有得到关于伊犁控股的任何资料。 股权转让成谜 华融蹊跷搭上重组“末班车” 从盛和稀土的股权演变看,在一轮轮潜藏着巨大利益的股权转让中,存在诸多待解的谜团。而华融证券和华融资产“捆绑”受让*ST天成股份,更有利益输送之嫌。 从盛和稀土的股权演变看,大部分股东的持股成本相当低廉。但在一轮轮潜藏着巨大利益的股权转让中,存在诸多待解的谜团。 更为蹊跷的是,作为本次重组的捆绑条件之一,华融证券和华融资产将受让煤销集团持有的*ST天成2132万股股份,单价为10.87元/股,总价款2.32亿元。昨日,*ST天成股价报收于14.52元。 “华融证券和华融资产受让股份不符逻辑,有利益输送之嫌。”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以往借壳案例中,原先的大股东在卖壳时会保留股份,待重组启动股价上涨之后再减持套现。“更何况*ST天成在停牌前4个多月内,股价暴跌了六成,本身存在修复性上涨的动力。加上注入热门的稀土资产,股价必然有较大幅度的上涨空间。” 在权益变动报告中,华融证券和华融资产称,其不以获得控制权为目的,也不会成为第一大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后,将积极承担相应义务,推动并加快实施上市公司的重组,使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得到实质改善。上述股份的锁定期仅6个月。 究竟是什么样的“义务”使华融证券、华融资产获得了分享重组“盛宴”的权利?公告并没有告知答案。 一层明确的关系是,华融资产持有华融证券79.61%股权,实际控制人是财政部。综合研究所为事业单位法人,业务管理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直属副部级事业单位),实际控制人亦是财政部。 “实际控制人可追溯至财政部的法人不胜枚举,很难想像,作为研究机构的综合研究所会与华融资产存在什么样的业务往来。”前述市场人士指出,有一种可能是,华融在本次借壳中是牵线者,得以享受到“特殊待遇”。 不过,在盛和稀土的原始股东中,一对夫妇的暴富故事最为惹眼。 2001年8月,成都盛和发起设立盛和稀土,占52%的股权。2010年,成都盛和被清理,相关股东变为直接持股。其中,综合研究所持有盛和稀土34.488%股份,王全根、伍景晖夫妇分别持有20.4674%、4.6203%的股份。据估算,两人的持股成本约为264.42万元。 本次重组方案出炉前夕,在2012年5月13日,伍景晖将其持有的盛和稀土4.6203%转让给苏州华东有色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转让价为10164.66万元。 |
相关阅读:打造首个A+H医药航母 上海医药集团欲赴港上市 消息称人人网5月中旬赴美上市 国内掀上市潮 开心网赴美上市计划 聘请小摩花旗为承销商 传土豆新轮投资超3000万元 增砝码上市 中国企业一季度105家上市 全球IPO总量占65.6% 3月新股上市融资6成额增 中企境内外IPO36家 盘点2011中国互联网最有可能海外上市的公司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2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