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A抛50亿融资 第二次上市-1
8个月前,宝石A抛出50.4亿元定增方案,之后却陷于沉寂。 8个月后,宝石A决定下调增发价后卷土重来。 相比去年方案公告后被市场用脚投票,近期宝石A股价稍见起色,自下调增发价后的4个交易日内微涨7%。 此次增发所投的玻璃基板生产项目处于“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项目核心技术官司缠身;另一方面,项目所属的TFT-LCD生产线屡投屡亏,同行的彩虹股份、京东方因此陷入“融资-亏损-融资”的怪圈。 这一场资本豪赌,会令宝石A沦为彩虹股份第二吗? 东旭变相IPO,宝石集团赚6.89亿 “宝石A只是融资通道,宝石集团也是过道,定增的真正主角是东旭集团。”熟悉东旭集团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8月17日,宝石A发布公告,将之前的定增价格下调至9.69元/股,斥资约50.4亿元资金投向10条第6代(兼容第5.5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其中,控股股东东旭集团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股份数量的25%至29%,即投资12.6亿至14.6亿元。 东旭集团是石家庄的一家民企,主营业务为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东旭集团募集巨资的愿望由来已久,但是民企的性质对大规模筹资是个大障碍。 “以东旭集团的资产情况,IPO募集50亿是不可能的,借壳定增无疑是最便捷的筹资途径,相当于变相IPO。”华北一券商分析师说。 事实上,东旭集团早已锁定宝石A这个目标公司。在此之前,东旭集团花了两年时间一步步入主宝石A大股东——宝石集团。 2009年,东旭集团和宝石集团控股股东石家庄市国资委签订增资协议。2010年10月,东旭集团以其拥有的旭新光电50%股权对宝石集团增资,获取宝石集团47.06%股权。 去年1月,石家庄市国资委公开挂牌转让宝石集团22.94%的股权,东旭集团则以唯一受让方的身份,成功接盘宝石集团。11月正式变更股权后,东旭集团持有宝石集团70%的股权,也间接成为宝石A的实际控制人。 短短一个月后,东旭集团就展露出资本大鳄的野心。12月23日,宝石A迅速出炉定增方案,拟以12.61元/股的价格定向募资50.4亿元。据宝石A总经理石志强介绍,定向增发的申请材料已于今年5月上报证监会。而下文就是发布这次调低增发价的新预案。 实际上,这份定增方案和最新定增方案没有本质区别。然而,饱受质疑的预案遭到市场用脚投票。当时公告发布后,股价从13.26元一路下挫,7个交易日内下跌达31%。 在这过程中,搁在东旭集团和宝石A中间的宝石集团,作为默契配合的辅助角色,通过大量减持赚得盘满钵满。 2009年公告显示,得到东旭集团增资之前,宝石集团分6次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减持1569.6万股,持股比例从51.47%下滑为47.64%,套利约1.19亿元。2010年期间,共减持4263.9万股,持股比例骤减为28.93%。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实际控制人变为东旭集团之前,不断减持的宝石集团一共从资本市场卷走6.89亿元。 截至8月23日11.45元的收盘价,8月17日预案发布以来,宝石集团账面浮盈8308.9万元,实际控制人李兆廷账面浮盈4199.7万元。 26亿资金缺口=190个宝石A 76亿的芜湖项目,即使通过定向增发成功募集50.4亿元,宝石A也得自筹25.6亿,简直是天方夜谭,项目存在着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是宝石A已无业绩支撑。随着CRT电视逐步被液晶电视取代,宝石A的传统显像管业务早已萎缩。反映在财务上,2008-2010年期间宝石A的营收连年下降,分别为1.04亿、4847.84万元、5814.74万元;盈利能力堪忧,同期净利润为489.79万元、-3278.33万元、406.54万。 步履维艰的宝石A谋求升级转型如箭在弦,东旭集团寻求借壳上市,两者一拍即合。2011年11月东旭集团通过收购宝石集团执掌了宝石A,并将其定位在主攻平板显示玻璃基板业务上。 借“壳”进来的东旭集团似乎更醉心于资本运作,先后设立了一系列公司。2011年12月12日与宝石A合资设立了一家子公司芜湖东旭光电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芜湖东旭),20日又与该子公司合作设立了孙公司石家庄东旭光电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石家庄东旭)。然而年报披露的情况不甚理想,石家庄东旭营业利润仅为123.05万,芜湖东旭仍尚未开业。 青黄不接,宝石A拿什么来拯救业绩?财报显示,2011年宝石A营收1.04亿,比起往期业绩有所改善,但据记者统计,其中有3463.28万元是靠与东旭集团的关联交易来扮靓。 自去年12月起,宝石A发布定增预案高调甩卖预期,还处于酝酿阶段的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成为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需要自行解决的25.6亿元,宝石A如何凑齐? 截至2012年3月31日,宝石A账面上仅有1345.58万元资金,仅相当于25.6亿元资金需求的1/190,与实际需求差之千里。 此外宝石A账面仅2.5亿元,倘若通过银行借款恐怕难于登天。一银行从业人士说,“净资产这么少的公司,银行或其他渠道不大可能借,风险太高了。” 东旭集团尽管2011年度实现营收8.84亿元,同比增长130%,但同期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净利润仅有1716.16万元,远远不及2010年的1.92亿元。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1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