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董事会的那些问题-1
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董事会应包含多少名内部董事、独立董事和非独立外部董事才合适? ·哪些人具备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 ·什么样的董事会下属委员会架构是合适的? ·公司应当设法招纳什么样的董事,应当采取什么方式向其支付报酬? ·对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实行什么样的报酬政策,才能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 ·各种反收购举措会产生什么影响?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些研究结论对于将公司治理作为现阶段重点的中国企业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公众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已促使大部分公司重新评估自己治理体系的质量和结构。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有关公司治理各种议题的大量研究报告(包括我们自己的)。我们对主要调查结果所做的总结是以这一领域最为重要的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为基础的。 现有的研究对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和其他一些组织如“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nstitu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ISS”)等正在考虑或最近已实施的许多(但不是全部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我们概要阐述的主要是基于近几年对大量上市公司进行的研究所得。因此,任何专项研究的结果未必能在各种情况下直接适用于各类公司。不过,我们认为这些研究报告突出了共同的主题,在董事会就评估和考量可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设计治理结构过程中,这些都是值得参考的资料。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很少有问题能像这个问题一样达成这么一致的共识。文献资料中有许多研究表明:在需要董事会做出某项决定的情况下,如果董事会是独立外部董事占多数——即董事会是“以外部人员为主导”,那么结果更有可能对股东有利。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董事会在监督管理层方面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是董事会的一项主要职责),结果发现了以下一些情况: ·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董事会更有可能撤换表现不佳的CEO。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董事会更有可能选择清白的人选,从公司外部聘请替换CEO的人,而不太可能提升内部的候选人。董事会以外部人员主导的公司往往在收购上做得更出色,从市场在宣布收购计划之日所作出的反应可证明这一点(见图1〖原图缺失〗)。 ·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董事会在其公司成为竞价收购的目标时往往会进行更激烈的讨价还价,从而使目标公司的股东因股价上涨而获得更大的收益(见图2〖原图缺失〗)。 虽然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董事会有利于公司做出更好的具体决定,但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董事会构成与财务状况或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衡量标准之间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对于董事会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公司来说,估值倍数和资产回报率(ROA)或经营利润等数据一般与董事会以内部人员为主导的公司差不多。但是,董事会的构成本身会受到财务状况的影响,因为公司一般会通过在董事会中增加外部董事来应对财务状况的恶化。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任命与股价的上涨往往会有关联性。一般来讲,当需要以表决方式来决定某一问题时,譬如收购方案或撤换CEO,一个能起积极作用的、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董事会的好处是极为明显的。经营状况与公司日常管理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它一般不太会受到董事会构成的直接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外部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关键取决于他们是独立的还是与管理层有某种联系。有几类型的联系已被确定会造成潜在的利益冲突: ·过去曾在公司担任过高管人员。但研究并没有就纽约证交所指导原则关于对高管人员实行五年缓冲期是否足以消除前高管人员出任董事构成的潜在冲突做出分析报告。 ·与公司有任何顾问或合同安排,从而使董事可能获得金钱上好处。例如,身为供应商或客户高管人员的董事不能被认为具有独立性。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亲戚。 ·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人员和律师——即使目前不存在任何业务关系——因为这会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寻求建立业务关系的可能性。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相互出任对方的外部董事(比如CEO相互在对方的董事会任职)。 然而研究也发现,大股东代表在董事会占有席位可以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尽管支持董事会以外部人员为主导的证据很充分,但研究却并没有发现多少证据可证明把独立董事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就能产生增值作用。这也许并不足为奇,因为董事会大部分决定是按多数原则做出的。事实上,董事会设立非独立董事是非常有好处的: ·向独立董事做出的调查表明,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当CEO成为向董事会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如果董事会中有一、两名非CEO的高管人员,外部董事就更有可能了解公司的全面情况。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首席财务官(CFO)可能是进入董事会的合理人选。 如果董事会吸纳一、两名内部人员作为继任CEO的候选人,外部董事就能更好地评估其能力和分析下一任CEO应当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1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