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企业视窗 > 安信信托重组真相大揭秘:就差个骗证监会了

安信信托重组真相大揭秘:就差个骗证监会了-1

2012年09月10日 09:33    来源:腾讯财经    王晋添

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的交易方案,于2008年6月一度通过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的审核。但却遭到证监会的沉默对待,时间达三年之久。

2011年下半年,重组各方将更新后的材料再次上报证监会,最终却连并购重组委都未能趟过。

证监会方面坚决不予放行,对应的是安信信托资产重组方案百孔千疮的真相。

一家连实际控制人都未能有效披露的公司,如何重组中信信托这样的大型国资企业?

四大原因导致否决结局

先通过,后拖延,再枪毙,并购重组委对于中信借壳安信的前后两次态度为何截然相反?证监会又为何这般审慎?

其实真实原因,证监会方面早在2012年2月13日否决重组方案的同时,即已正式告知安信信托方面。

证监会在回复中提及,并购重组委在审核中关注到,安信信托存在四大问题:

第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披露与并购重组委会议上陈述内容重大不一致。

第二、本交易方案历经5年,其标的资产、发行对象、发行股份数额均已发生重大变化,仍沿用原方案交易,缺少合法性、合理性。

第三、出具本次定价依据的评估机构已不具有证券评估资质,缺少合法性,且该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存在较大瑕疵。

第四,安信信托的股票价格、本次交易标的资产及价值均发生重大变化,仍沿用原方案定价缺少公允性。

背负着如此百孔千疮的现实,重组各方在2011年下半年再度叩响证监会的大门,其钢铁板的意志和一条路走掉底的精神实在令人惊叹。

但证监会所指出的四个问题背后,重组各方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真相呢?

重大不一致背后:未披露实际控制人达五年

安信信托方面对实际控制人身份的长期隐讳,或许正是重组方案在2008年6月以后迟迟不能得到证监会最后批准的原因。

早在2008年6月,安信信托的资产重组方案就已经通过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的审核。由此表明,在那个时点上,安信信托的实际控制人身份陈述获得了并购重组委员会的确认。

但如今,证监会却又指出:“(安信信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披露与并购重组委会议上陈述内容重大不一致。”

既然并购重组委员会已对重组方案确认通过,那么这个“重大不一致”的结论应是证监会方面在最后把关中得出的结论。或许这也正是证监会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迟迟不予放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证监会方面提示,“重大不一致”的两个面,分别是安信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披露,和在并购重组委会议上陈述的实际控制人。这两方面必有一方没能披露事实或者是作出了虚假陈述。

21世纪网查阅上市公司安信信托的公开信息披露资料发现,从2006年年报起,直2011年4月公布的2010年年报,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安信信托年报中一直披露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控股股东”为同一法人。

即使是在2011年8月16日公布的半年报中,安信信托仍声称:“本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随着证监会方面在2012年2月16日提出正式质疑,安信信托才在2月28日公布的年报中,第一次正式以文字形式确认,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高天国。

股权关系图显示,高天国透过多家注册地在香港的公司,通过三层控股关系实现对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从而也成为上市公司安信信托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资产评估机构资质作废,评估报告存较大瑕疵

证监会对安信信托资产重组方案批复意见中,另一大问题是:“出具本次定价依据的评估机构已不具有证券评估资质,缺少合法性,且该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存在较大瑕疵。”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担任本次资产重组评估机构的是,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就在重组方案进入审批流程的2008年4月,财政部为加强对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出台了《财政部证监会关于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81号文件)。

2009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决定对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持有的《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进行作废,原因是“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在提交证券评估资格申请时的部分股东资格不符合财企[2008]81号文件规定的条件”。

此后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为重新获得《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一直努力不懈。但在最近的2012年5月14日,财政部、证监会经联合实地检查后,再次否决了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证券、期货相关评估业务资格的审请。这一次的否决原因变成了“认定你公司2010年评估业务收入、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不符合财企[2008]81号文件规定的条件”。

除了评估机构已失去相应资质以外,证监会的另一大质疑是:“且该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存在较大瑕疵。”对此证监会方面尚未作近一步的说明。

但是从中信信托的净资产发展速度来看,仅用了4年,中信信托净资产规模就已超过2007年9月30日时点上按收益法评估得出的资产规模,而且目前仍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因此,在2007年的时点上,上海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于中信信托的资产评估,是否存在低估,或许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未知之数:中信集团股改

相关阅读:



证监会:稳妥处置退市等高风险公司 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制度


证监会明确创投基金所持股份锁定期安排


证监会:中信证券巨亏29亿谣言情况已经查明


证监会:系列政策不宜看成“救市”


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拒评是否将要查阎焱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比例变大 证监会拟提高相关上限


证监会为长阳行情续命 看重本轮的吃饭行情

分享到: 更多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当前页:1 [1] [2]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