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过程重点环节简述-1
一、融资前的需求分析与评估环节——要公正 所谓事前评估是指企业对其是否需要融资进行评估。例如,为了资金周转和临时需要,企业需要融资;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需要融资;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企业需要融资;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企业需要融资;等等。 是否需要融资也不是完全由上述原因决定的。比如,企业经常会面临一些临时性的资金需求,但是这些需求所需资金不一定非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因为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盘活流动资产,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这些需要。这时企业就应当比较使用自有资金和使用外来资金对企业的影响,如果有好的影响,就使用;反之则不用。 在决定使用外来资金后,还应该在融资需要的基础上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及其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是否相匹配。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企业需要承担哪些风险?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作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且与之相对应的风险可承受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展开融资活动。 二、融资渠道与方法的选择环节——要慎重 在这个环节,企业应就其融资的一系列细节问题进行决策,这些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算融资规模 当确定企业需要融资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估算融资规模。如何估算融资规模,本章的第一节已经有专门的论述。作为企业财务人员,不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必须事先仔细估算资金需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数量与投资数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而降低资金的效益。 (二)选择融资方法 估算出融资规模后,企业就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可供中小企业使用的融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讲无外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所谓企业内源融资,主要是指通过计提折旧和留存利润而形成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机会成本),但是却不需要支付融资费用。而外源融资是指在企业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外源融资不仅要支付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所发生的成本相对内源融资要高些。因此,企业不要急于到外面寻找资金,而是应在充分考虑内部资金来源是否可用之后,再考虑外源融资问题。 由于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的融资战略下,企业应当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还要考虑我国和企业的基本情况,切不可照搬国外经验。比如在国外,企业家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运用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很多实证分析来做出决策。不可否认,这些方法和模型确实有其科学性,但中国的市场毕竟不同于国外的市场。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很多本属于市场个体的经济部门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可用的融资工具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等。各种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同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同类企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融资方式也各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在使用融资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的假设前提及应用环境,通过适当的修改后再使用。 一般来讲,对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需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来解决。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企业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作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当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对生产和资本经营产生的长期资金借贷需求,如前文所述,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在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为融资目标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三)确定融资对象 融资对象是指融资工作的对象,并不仅仅是指资金供给者,而是指所有融资活动中的参与者或影响者,比如政府机关、金融中介机构等。融资对象受融资渠道的影响,融资渠道多,相应的融资工作对象就多。因此,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融资对象就不同。比如,选择银行信贷,融资工作对象就包括银行有关部门和人员、政府机关的有关部门以及中介机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公司)、信用评级机构、资信调查机构等。又如,申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相应的工作对象就是技术专家、推荐单位、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银行、评估中介机构以及当地科委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在确认融资对象时,一定要进行有关的信息收集和咨询调查活动,熟悉每一种融资渠道的运作程序,明确谁是资金供给方的决策者、影响者和操作者。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的企业,由于对融资市场的不熟悉,在需要融资时,往往不知道找谁,从什么地方做起,或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没有取得融资成果。其主要的症结就在于此。另外,在确认融资对象时,还需注意一些潜在的融资对象,比如,就当前的一次融资项目,可能银行不是对象,但就长期看,企业很可能会和银行打交道。因此,企业从整个融资战略来看,也应确定银行为工作对象,通过有意识的接触,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目的。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1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