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创业指南 > 中金真相:人才流失 国际一流投行路难走

中金真相:人才流失 国际一流投行路难走-1

2011年03月02日 03:45    来源:市场研究部    小蔡

  中金“ 它开辟了一条什么路?投资银行就走这样的一条路。”事实就是如此上,此路没有传说中的美好权势,更没有外界所想的那样可危。它离与国际投行还有多远?让大家用眼来看。

   在中国经济高速运转了三十年后,似乎每个行业都有了几家可以被视作是“标签”的企业:它们规模巨大、业务全面、收入堪与国际同行相比,其名声也往往更为 外界所熟知。然而在投资银行这一近十几年中从无到有的行业里,能够承担这一角色的却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一家。

  自 上个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纷纷登陆海外资本市场以来,荣耀的光环便随之一个个套在中金公司的头顶—它拥有最重量级的客户名单,它可以吸引最顶尖 的业界人才,它能够赢得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尊重,它是业内品牌最知名的中国投行,甚至,有传言说它几乎可以在中国拿到任何想做的项目。

   一个可以为这些定义做出完美诠释的例子便是去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601288)的A+H上市项目。在这宗总融资规模高达221亿美元的史上最大IPO 中,中金是唯一一家担任两个市场总协调人的投行。而农行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中实力最弱的一家,在上市之际恰逢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极为惨淡、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 之时。

  “农行的销售非常困难。”在这笔大交易结束近六个月后,一身黑色职业装的中金销售交易部联席主管梁红对《环球企业家》回忆说,当 时农行海外销售的承销团集中了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球顶尖投行,但从最后的下单总量、高端客户量等数据来看,中金“不比任何一家国际投行差”。而1月中,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董事总经理韩巍强更进一步对《环球企业家》证实,2010年中金公司的毛收入达到了8.4亿美元,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2007 年,创下历史新高。

  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金在过去数年里也一直是中国最受争议的投资银行—成立后不久,便与原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 公司曝出管理矛盾;在很长时间里,被外界认为其技术能力不足,多是凭关系拿项目;而最近,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再次将这家从1995年成立时便被视作中国投资 银行业的“范本”推到了风口浪尖。

  最先出现变动的是中金研究部,去年9月,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转投高盛,随后,中金策略分析 师高挺被瑞银证券挖走。到了今年1月中,另一位在业内颇有名气的策略研究员郦彬也辞职而去。同时,中金的投资银行部门也出现变动,先是董事总经理贝多广离 开,随后是在去年12月底,中金投资银行部负责人丁玮表示自己因想“休息一下”提出辞职,之前,丁玮在中金公司已工作8年,被称为投资银行部“三驾马车” 之一。

  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其未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出售所持有的34.3%的中金股权之后,中金接下来要描绘的是怎样的图景?新股东德太集团(TPG)和KKR公司将怎样影响中金?而最关键的,是这家公司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强?

  最宝贵的资产

  “外界只看到有人离开中金,但却不知道有多少人新加入中金。”对市场上将中金员工的离开炒得如此沸沸扬扬,梁红略带惊讶地对《环球企业家》解释道。

   的确,这不是中金第一次因为明星员工的流失而受到猜疑。与大多数在华外资投行一样,中金公司90%的中高级别员工都有海外工作或学习的背景,可以熟练使 用英语,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中金与大型中资企业之间多年的良好关系,更使其员工成为那些希望得到更多中国客户的外资投行“挖人”的首选。一个典型的例 子便是2004年高盛在中国组建高盛高华时,整个团队都是以方风雷为首的前中金员工为班底。从2004年到2007年,不断有中金的员工被外资投行挖走, 甚至有人怀疑中金将会被外资投行疯狂挖人的釜底抽薪行为所击垮。

  然而在梁红看来,这只不过是因为“外界对加入中金的很多人并不熟悉”。 两年多以前,这位高盛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来到中金资本市场部,后转至销售交易部,自她离开后,高盛便再没有新的替代者。“人们知道我,是因为之前的职 位。”梁红说。而极少被外界所知的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中金从海外其他投行“挖”来的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等高级别员工已近四十位。如今,这些“空降兵”已 成为中金在销售交易、高端理财、新产品设计开发、大宗原材料分析,以及海外业务的领军人物。

  尽管在投资银行业,明星银行家的流动并不是 什么新鲜事,但中金对其目标却可以算得上是“挑剔”。在中金的高管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曾有在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顶尖银行工作的经历。吸引这些人前来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金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上升空间。多年来,中金的“大项目”源源不断,中金的业务部门也从最初的几个扩展到如今的十几个。

   在这些人看来,中金的文化氛围显然比外资投行更容易获得归属感。金融危机期间,外资投行在中国大幅裁员,甚至有些投行的业务部门裁到了只剩下一两个人, 同样没有太多生意的中金却没有裁员,而是摊薄薪酬,共度时艰—这恰恰曾是30年代高盛所做的事情,而此举为当年的高盛留下了业界最为顶尖的团队。“金融危 机时恐慌性的裁员对于公司的品牌以及员工的忠诚度造成的影响不是短期可以消除的,但这也给中金的人才‘抄底’创造了机会。”梁红说。

  除 此而外,另一个能够让人动心的便是中金的“国际化”定位。从成立时起,中金便是以欧美投行为样本,无论从部门设置,还是薪酬体系,都直接向高盛、摩根士丹 利等国际大行看齐。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金在人才上能够与国际大行相竞争,而这种机制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被国内同行所赶上。

相关阅读:



金融从业者最想去的10家华尔街投行:小摩占宝座


金石投资横冲直投52亿资本 减持特快反补投行
当小项目形单影只、大项目青黄不接招致2011年中信证券投行竞争力可能下滑时,金石投资的直投业务恰恰能在今年补上空缺。


觊觎信托牌照 中国市场外资投行布阵忙圈钱
与此同时,国内投行依托天时、天时的条件力压海外投行,抢夺了A股IPO的大半阵地。虽然如此,作为外来和尚的外资投行并未放慢规划中国市场的脚步,剧烈的角力刚刚开端。


人才竞争愈加激烈 硅谷工程师筹办开公司
硅谷的人才竞争愈加剧烈,不少公司都提供愈加吸收力的薪酬和福利来吸收人才,不过大局部工程师如今都希望将在一些初创公司的就职作为跳板来创办本人的公司,《纽约时报》日前就对这一现象停止了剖析。


争国企巨无霸国际投行 出海传统民企:《红筹博弈》连载
自2000年年底全球互联网泡沫幻灭之后,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了长达3年的“冬天”。大批互联网企业由于没有备足过冬的“棉衣”,而冻死在这个冰冷的冬季。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也全面消沉下来,自2000年7月12日搜狐上市后,在长达3年的时间跨度中,居然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完成上市。在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失去昔日光辉之后,谁来接棒继续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之路呢?


拉手网与多家投行交流 计划年底海外上市
3月10日,据中国风险投资网资深人士所说,拉手网曾经开端与投行接触,讨论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估计顺利的话,其将于年底前IPO。


6家公司两年时间 因风投支撑着高薪:电商人才挖角战
  29岁的张一星,今年二月参与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担任副总裁一职。在此之前,他是绫致集团的电子商务经理,担任这家集团旗下具有Jack&Jones、Only、Vero Moda等品牌的线上销售。

分享到: 更多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当前页:1 [1] [2] [3]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2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1684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中国互联网学会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